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市委会信息 参政议政 经济建设 工作研究 学习园地 会员风采 组织发展 青海民建概况

首页---->会员风采---->民建会员、农业科技工作者邓万香投身海东农业的科技兴农故事




民建会员、农业科技工作者邓万香投身海东农业的科技兴农故事

乐都,地处湟水河岸,是青海东部河湟文明的发祥地。四千年前,这里孕育出了柳湾彩陶文化;两千年前,鲜卑人在这里建立南凉国都;明朝前期,瞿坛古刹在此落成;乾隆年间,这里就培育着以凤山书院为代表的人文底蕴。邓万香,就成长在乐都这片美丽的土地上。1996年,她从青海大学农学系毕业了,经过本科四年农学专业的学习,带着对土地既熟悉又陌生的心态,怀揣着一腔将书本理论化为田野实践的热忱,25岁的她在乐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翻开了新的人生篇章。 




青春年华献高原 回报桑梓终无悔 


邓万香,人如其名,多年来她作过技术推广和经手项目的农作物类目几乎覆盖海东农业区所有能种植的庄稼和蔬菜,这些农作物马铃薯有花香薯香、玉米青稞成熟了散发的谷香、蚕豆的豆香、乐都大樱桃的甜香、油菜大白菜上海青的菜香……邓万香一路嗅闻着稼圃的这许多种香气,转瞬走过了27年的职业生涯。


邓万香的日常工作大多是在庄稼地里开展的。一年当中,每年的春播时节,她要为老百姓发放种子、化肥等物资,进行整地、配方施肥、播种的田间培训和指导,庄稼苗期的时候她要和技术人员到田里作全区的苗情调查,夏天庄稼生长期的时候她要指导农户在田里放置黄蓝板、杀虫灯,开展无人机统防统治的田间管理,庄稼成熟时她和同事们深入田间地头在川水、沟岔、浅山、脑山不同的海拔区域进行农作物的测产烤种工作,为全区的农业掌握第一手数据,庄稼收获了她又热心的帮老百姓联系经销商进行马铃薯、蚕豆、油菜等的销售及秸秆饲料化还田。如今,52岁的邓万香回看来路,有思考,有收获,有成绩,有感悟。 



科技增收助脱贫 情系百姓谋发展 


地处干旱浅山地区的乐都县达拉乡春洒村以前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庄稼收成不好,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怎么致富是萦绕在大家心头的烦心事。许多村民为了多些收入都放弃了耕田劳作,纷纷走出家门进城打工,家里的土地撂成了荒地。常年走在田间地头的邓万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直到2020年,一个契机出现。这一年,邓万香开始负责实施《乐都区马铃薯绿色高效行动项目》。年初三月中旬,邓万香接到单位任务,务必于3月15日、16日两天将9200袋种薯发放至项目村的种植户手中。内地的春三月是一派花红柳绿燕子叽喳,可青藏高原的三月大地还很坚硬,气温在零度左右徘徊,15号早上六点邓万香穿上最厚实的衣服准时出发。经过半天多的努力,11车种薯装货完毕,傍晚六点车队抵达了卸车地点,天空此时洋洋洒洒的飘起了雪花。


来自瞿坛镇、达拉乡两地的调度干部已经组织好了第一批接种的老百姓等在此处。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同意为了防止种薯冻坏,今夜无论多晚,都要确保这些种薯发到老百姓的手里。一时间拖拉机来往的轰鸣声,人们搬运种薯的吆喝声,跟发放人员确认数量的言语声充满了整个场垣。下着雨雪的高原夜里气温特别低,人们眉毛上、眼睫毛上都结了小冰晶,但人们心里的喜悦是暖烘烘的。


凌晨时,所有种薯卸载完毕。可此时一个新问题又横亘眼前,洋洋洒洒下了半宿的雨雪弄得路面湿滑,三十多吨重的半挂车开不出山坳那个长坡了,老百姓们自发地从家里拿来长绳捆在轮胎上,可大车的自重带来的摩擦力,使得长绳走个十来米就被撵断。看此情况,她只好通知大车司机们今夜将车停在场垣上。可邓万香乘坐的小车务必得开出去啊,第二天她还要再协调12车种薯送过来。这时,又是老百姓们拿起了铁锨、扫帚,一些人在长坡上铲掉冰雪铲出车道,一些人用尽力气推着车子将车推上长坡。开出山坳,外面的路就好走多了。第二天,瞿坛的老百姓们顺利的收到了12车种薯。


这一年,邓万香下乡的频率更高了,从马铃薯播种开始,她就以“技术宣讲+实地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教百姓种植马铃薯,她和团队手把手的教乡亲们使用全膜栽培技术,解决浅山、旱地等处的土地保水问题,联络昆仑云台项目,实施无人机统防统治技术,解决马铃薯生长期虫害问题及结荚期的施肥问题。



到了这一年的金秋时节,喜报频传。瞿坛镇魏家村、段家村马铃薯销售总收入达457万元。百亩展示田种植户魏大俊的15亩马铃薯田,亩产4200公斤,收入5.4万元;千亩示范片种植户魏贵德的12亩马铃薯田,亩产4000公斤,收入4.12万元。厚土不负有心人,土豆变成金豆豆!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百姓富。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乐都区马铃薯产业不断壮大,乐都地区7963户的贫困户们都凭着马铃薯的良好销路,重拾农业生产信心,在外打工的人听说乡亲们的马铃薯卖的这么好,也都纷纷赶回家里重新拾起了土地,实现了增收、顾家两不误,走出了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这一年,魏家村、春洒村的群众自发做了锦旗同村支委一同送到了邓万香的单位,锦旗上写着“为民想为民做事事想在先、民高兴民感激种出好农田”“产业增收助脱贫、情系百姓谋发展”。邓万香说,自八十年代后期到乐都地区实施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之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确实不高,现在有了国家农业政策的扶持,加上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马铃薯的产量高了、品质好了,销路也打开了,以前的荒地又被耕耘起来了,大家又把土地当成宝了。 



产业开出致富路 鲜食蚕豆促增收 


也是在2020年,为补齐乐都地区种植结构单一的短板,也为了助力乐都地区再闯出一条产业振兴致富之路,邓万香积极加入“昆仑英才·乡村振兴人才”农业农村技术推广项目,着手在乐都地区引入鲜食蚕豆种植。“今年春播的时候,我们会为大家发放菜用蚕豆的种子,大家在原来种马铃薯的地里倒茬,预计每亩可多收入一万元。”这是2021年初,邓万香站在铺满覆膜的地里向村民们推广蚕豆农业项目时说的话。



在邓万香看来,蚕豆这种农作物因其根瘤极强的固氮能力,能够有效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达到养地保地的效果;另一方面蚕豆亩产高,市场单价高,经济效益极佳,再加上蚕豆的收成在六月,地里打出蚕豆秧了农户再种上娃娃菜、绿萝卜、大白菜、马铃薯等,又是一笔可观的收益。这条实现农民致富增收的绿色路径值得尝试!


2021年起,依托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在国家食用豆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与乐都旱作省级转化基地的支持下,邓万香在乐都区瞿坛镇魏家村、洪水镇双二、姜湾、芦花乡西坡、丰洼村等地联络建立了鲜食蚕豆示范基地1000亩。当年七月,鲜食蚕豆大丰收,销售捷报一波一波的传来。川水地区每公顷收入4.5万元,脑山地区每公顷收入2.5万元。乐都大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52亩蚕豆田,总产量32000斤,销售额13万。这一年,瞿坛镇魏家村还有一个好消息,村里一个孩子考上了厦门大学,他家的七亩蚕豆收获后卖了一万五千元,娃娃上学的费用顺利解决。


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2023年,邓万香继续通过青海省蚕豆产业研发转化平台,为乐都区群众争取了鲜食蚕豆良种24吨,今年的推广种植面积比起2021年更是翻了八番,达到了8000亩,乐都百姓增收致富的“蚕豆路子”将越走越开阔! 


履职尽责展作为  参政议政为人民 


邓万香除了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这个职业身份之外,她还有两个政治身份--民建会员及政协委员。2011年,她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十年后的2020年,她已接过支部主委的接力棒,顺利当选为乐都支部主委,团结带领着支部成员围绕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开展着青海民建乐都支部的各项工作。



自海东市政协成立以来邓万香就出任政协委员,至今已经履职三届了。每年初“海东两会”召开之际,邓万香就脱下农装换套装,围绕三农领域开展着履职建言工作。多年来邓万香撰写的提案已有三十余件。提案角度都来自她对百姓民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内容涉及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补贴发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异地搬迁群众的脱贫致富等。


说起这么多年的参政议政工作,有两件提案是邓万香最有成就感的,一件是关于农业补贴的提案,2021年一篇《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迫在眉睫》的稿件被各大媒体、相关农业网站转发,邓万香建议,要使种粮农民多受益,对粮食连片生产的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成员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使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种粮农民手中。这一年,乐都地区的种植户们领到了四次农业补贴。


另一件是口子村水渠修缮的提案。2021年夏天,有一桩烦心事困扰着瞿坛镇口子村的种植户们。一场突降的暴雨使得村内唯一的灌溉水渠塌方,村上四百多亩农田近两个月无法灌溉,地里的庄稼已有枯死,尽快解决水渠塌方问题迫在眉睫。来到此处开展苗情测定的邓万香听闻此事,她第一时间开展了现场调研,并联络乐都区民革、民盟、九三学社、农工党的其他党派同志,一同撰写了社情民意《关于急需修复瞿坛镇口子村损毁水渠的提案》上报区政协,这件事得到乐都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快佳音传来,乡政府出资5万用于水渠修缮。第二年,乐都区农牧局又定向口子村水渠修缮事宜批资40万专项款。 


2023年初,参加海东市“两会”期间,邓万香接受海东电视台采访时说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会将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把论文写在海东的大地上,不忘初心、履职尽责。”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像邓万香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始终秉持着服务人民的信念,立足岗位建功实干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正是一位书写时代卷面的答卷人。


成绩是勋章更是鞭策,展望未来,邓万香表示她会继续奋战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为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尽到自己的心力,为海东农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奉献光和热!

(撰写:王霞)

2023-09-18


 
通讯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 民建青海省委 邮编:810008 传真:6306846 电子邮箱:qhmj_xcb@126.com
Copyright 2007-2010 民建青海省委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 05000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