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市委会信息 参政议政 经济建设 工作研究 学习园地 会员风采 组织发展 青海民建概况

首页---->学习园地---->学习培训提升素质 培训归来畅谈感受




学习培训提升素质 培训归来畅谈感受

    2011年10月13日,我有幸参加民建中央举办的“省级组织调研处长会议暨社情民意工作人员培训班”。会议地点在北京市郊怀柔区雁栖山庄举办,周围依山傍水,住所临湖而起,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伴着氤氲的雾气,远处的青山依依可见,让我们感到心神宁静。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我每天面对着来自不同省市、长期从事参政议政工作的前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与研讨,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让我这个从事调研工作的“新手”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更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完成了一段难以忘记的学习旅程,收获了别样风景……

  交流经验促发展

  这次培训班,为大家的交流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所在的第三小组由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省调研处长和社情民意工作人员组成。在分组讨论中,各省的调研处长分别介绍了本省参政议政工作情况,杨继光组长介绍了广东省课题招标、提案、调研工作的亮点和经验;谢雪峰处长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发展振兴等方面介绍了四川省工作的体会;肖新莲处长介绍了江西树品牌、出特色、务实效的工作思路;云南省委会的江南介绍了云南省委发挥8个专门委员会平台作用,开展课题调研、参政议政的做法;尤其是广西省今年向民建中央、自治区政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等部门报送信息66篇,获民建中央采用11篇。河南省编辑情况反映 64期,民建中央采用 12 篇;省政协采用17 篇的工作成绩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做法和经验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种各省间的深度交流,使我对参政议政工作从粗线条、浅层次的理解有了更深层的理性认识和感悟。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反思以前的工作,在找到差距的同时也树立目标。

  专题讲座清思路

  培训班邀请到辜胜阻副主席做了题为《当前经济形势与“十二五规划”经济转型》的主题报告。辜副主席详细、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他认为,转型是“十二五”时期政府与企业共同的重大使命。在这一时期,要努力通过对发展动力、发展要素和发展成果分配等领域的变革与创新,构建起“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的经济发展模式。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他指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解除了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但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高成本”的生存困境不可忽视。企业存在的困难2008年体现在融资难、09年体现在市场难、10年体现在用工难、11年是多因素增加的综合症。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需要企业把当前的外在压力变为转型的内在动力,同时政府也要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困境。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是低价的工业化模式,呈现“五低四高”的特征,即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和低端市场,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排量、高排放、高污染。辜副主席还详细介绍了调研报告的研究过程与调研方法,他强调要抓好研究方法要抓好考察、座谈、会商、研讨等环节。

  辜胜阻副主席的经济形势报告数据夯实,结构严谨缜密,情况实事求是,阐述了他对目前经济形势的理性认识和独到见解。这场系统、高端和内容丰富的讲座,涉及到的信息量大、采撷面广,使我们不仅夯实了理论基础,而且开阔了政治视野,清醒到认识到目前的经济形势,为我们今后的参政议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案例培训强素质

  培训班的另一个亮点是创新会议模式。以往的社情民意辅导一般是“上面讲、下面听”讲座的形式,课程显得呆板、枯燥,提不起学员的兴趣,导致学员学得快、忘得快;还有一些培训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到岗位,无法行动”。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培训的效果不佳,在实际工作中效果也不明显。今年社情民意辅导采取了案例讨论模式,大家边讨论、边研究、边学习。辅导选用的10个社情民意案例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文法错误要求大家提出具体意见,要求我们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各小组在讨论案例时发言踊跃。针对案例,大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讨论气氛热烈。我们按照社情民意信息要求一事一议,不能一篇信息反映多个问题;社情民意信息写作上要结构清晰,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具有逻辑性,重点应放在问题的提出及最后的建议部分上。提出的问题要鲜明、准确,一目了然;分析问题要经过调查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解决问题部分所提建议要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选题的方向要有时效性等方面对10个案例提出了修改意见。

  大家的观点和意见经过汇总后向会议汇报,之后由专家进行辅导授课。专家通过对案例的点评,对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这样的授课方式,提高了大家的热情,同时又增加了记忆,学习效果非常好。

  参观考察增友情

  10月15日,会务组组织大家前往红螺寺参观。红螺寺始建于东晋,扩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英宗皇帝来寺降香,见佛顶放光,龙颜大悦,御填充为“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俗称为“红螺寺”。红螺寺北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大家过了山门,远远地望见一片林海,郁郁葱葱。步入古寺,一条竹林小径浮现眼前,宁静、优雅,院内更是翠竹成林。这便是红螺寺三大绝境之一的“御竹林”。 过“御竹林”,穿过大雄宝殿,就是红螺寺的另外两处绝境——“雌雄银杏”、“紫藤寄松”。“雌雄银杏”历经千年,风雨相伴,至今仍雌雄相依,宛如两位白发老人,携手走过每个春秋,共看夕阳西下,共听竹林音波,让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紫藤寄松”,就更奇特了,据导游介绍,每逢春末夏初时节,串串藤花就沿着形态奇异的千年平顶松攀援而上,整个寺庙香气扑鼻,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在美景如画的红螺寺,我们三三两两的结伴漫步,各兄弟省市的同志形成了一个融洽的大家庭。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竹林和漫山的红叶。在这个“闹中取静”的环境中,大家放下了压力,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放下了“私心杂欲”,多了份理清工作思路后的轻松和愉悦。

  下山时,夕阳西下,回首望去,红螺寺在落日的余晖中、在山环水绕中更显得沧桑沉郁。大家相互合影,相约明年再会。

  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培训的过程与内容在我心中激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确定了工作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这次培训所得,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质,积极做好我省调研工作。

(撰写:史海峰)

2011-11-07


 
通讯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 民建青海省委 邮编:810008 传真:6306846 电子邮箱:qhmj_xcb@126.com
Copyright 2007-2010 民建青海省委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 05000698号